中国的中亚政策:东南亚的经验教训及其他考量†
China’s Policy for Central Asia: Lessons from Southeast Asia & More
近期成立的中国—中亚机制秘书处,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五国向“全方位推动中国—中亚合作”迈出的关键一步。这是去年5月这些国家在古代丝绸之路东部终点西安举行的峰会上签署的《西安宣言》中提出的目标。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贺信中表示,中国希望“给六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在世界日益担心贫困和社会边缘化可能导致中亚恐怖活动增多的情况下,这一愿望尤其受欢迎。中方如何将这一愿望变为现实?最近一项显示了东南亚民众对中国给予前所未有的高水平支持的调查,提供了一些有用的经验教训以作参考。
东南亚调查
4月初,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所发布了题为《2024年东南亚状况调查》的报告,阐明了“那些能够为地区问题提供信息或影响政策的人所持的主导态度”。
共有来自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10个成员国(即: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的1,994名受访者参与了此次调查。大多数受访者隶属于私营部门(33.7%)、政府(24.5%)或“学术界、智库或研究机构”(23.6%)。其他受访者于“民间社会、组织或媒体”或“区域或国际组织”工作。
“当被问及如果东盟被迫与中国或美国保持一致,他们会选择哪个国家时,1994名受访者中,50.5%选择中国,[…]。”
当被问及如果东盟被迫与中国或美国保持一致,他们会选择哪个国家时,1994名受访者中,50.5%选择中国,其余49.5%选择美国。在2023年进行的类似调查中,相应百分比分别为38.9%和61.1%。
偏向中国的趋势在文莱(70.1%选择中国)、印度尼西亚(73.2%)、老挝(70.6%)、马来西亚(75.1%)和泰国(52.2%)的受访者中最为明显。对于中国在这些受访者中的受欢迎程度,调查团队归因于他们的国家有能力从“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与中国“强劲的贸易与投资关系”中受益。
其余五个东盟国家的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他们更倾向于东盟与美国保持一致——柬埔寨(55.0%选择美国)、缅甸(57.7%)、菲律宾(83.3%)、新加坡(61.5%)和越南(79.0%)。中国自2020年此类调查开展以来首次获得高于美国的总体评分,这表明中国利用“一带一路”和贸易/投资关系造福东盟地区人民的做法颇为有效。
在中亚也采取同样的做法吗?
中国在东南亚的成功可能会增强该国使用同样做法(即“一带一路”和贸易/投资关系)为中亚五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的信心。事实上,中国在这些国家一直在使用这种做法。 例如,2023年,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额同比增长27.2%,达到890亿美元。
针对“一带一路”和投资关系方面,中国媒体发表了一系列报道,涵盖中亚五国相关的活动。总体而言,哈萨克斯坦取得了显着的进步,该国甚至已制定了到2029年国民经济翻一番至4500亿美元的雄心勃勃的目标。在土库曼斯坦,中国利用该国靠近里海的优势,重点帮助该国扩大其西部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
中国利用“一带一路”和贸易/投资关系为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人民带来更多福祉”的做法似乎已经取得了成果。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两国经济均实现增长,人均GDP分别达到12,968美元(排名世界第69位)和12,934美元(排名第70位)。
与毗邻里海的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不同,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是内陆国家。这种地理劣势,加上三个国家的欠发达状况(人均GDP分别为1,830美元、1,180美元和2,509美元),似乎限制了中国的选项。中国在这三个国家所参与的大部分活动都与公路和铁路建设有关(例如,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运输走廊以及连接中国与塔吉克斯坦的瓦赫达特-亚湾铁路隧道),以增强这些国家的互联互通。
“[…]让这5300万人口[…]等待并在目睹邻国快速发展时感到被忽视是不明智的。”
这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需时,更不用说何时才能产生经济成果为吉尔吉斯斯坦人民(700万)、塔吉克斯坦人民(1000万)、乌兹别克斯坦人民(3600万)带来福祉。然而,让这5300万人口——占中亚五国总人口三分之二——等待并在目睹邻国快速发展时感到被忽视是不明智的。中国需要采取创造性措施,甚至超出其于东南亚所用的措施,以帮助这些人民尝到其地区成功的果实,否则他们可能会被能破坏该地区稳定和新兴繁荣的破坏性力量所误导。
- 此文章的引用是:丝络谈™编辑委员会,中国的中亚政策:东南亚的经验教训及其他考量,丝络谈™,丝络速递™,2024年4月10日,https://sinotalks.com/sinoexpress/202404-chinese-central-asia-policy。 ↩︎